2021-2022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L2022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洲县文峰中学高二(下)期中语 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宏观看,中西哲学的最大差别之一就在于对待天人关系的态度,其他一切差别都是由此衍化而 来。西方哲学在

202L2022 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洲县文峰中学高二(下)期中语 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宏观看,中西哲学的最大差别之一就在于对待天人关系的态度,其他一切差别都是由此衍化而 来。西方 哲学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天人二分、主客对立,中国哲学在天人关系上则主张生生不息、 天人合一。 那么,天是什么?所谓天,在中国思想史上,它的含义有一个演化过程。人类文明早期,人们认 识水平有 限,对大自然怀有畏惧之心,认为天就是上帝,就是天命。到了周朝,天的神秘性有所 弱化。天的含义, 从命运之天、主宰之天、宗教之天到义理之天再到自然之天,经历了一个演进 的过程。孔子说:“天何言 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里所说的“天”,已 经没有什么神秘含义,就是指外在于我们的自然界。 既然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那么,它与人类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是先有 自然界,还是先有人类?老子认为,宇宙演进的模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人来 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自然造化的产物。人不能游离于自 然之外,更不能凌驾于自 然之上,天、地、人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立的系统,而是彼此 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 一气贯通的,它们同处于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洪流之中,人与 天是相通的,不可分离的。 在人与大自然究竟孰先孰后问题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观点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哲学 不否认人 来源于大自然,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但在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以及人类在自然界 中居于一种怎样的 位置上,中西哲学之间有了分歧。西方哲学主张自然界是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是 自然界的主宰,人类的目的就是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这是典型的人类 中心主义观点,是西方哲学天人二 分思维方式必然导致的结果。而中国哲学则不然,一开始就把 认知思考的视角放在了天人关系上,天人关 系的落脚点是人,而不是天,是推天道以尽人事,最 终要落实到人事上,也就是荀子说的“善言天者必有 征于人”。 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关注“天人合一”问题?这就要从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寻找答案。中国自古以 来就是一 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农立国的农业国家,要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就要了解自然时令 的变化规律。“民 以食为天”,了解自然时令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勤劳智慧的先民 们很早就对与农业生产相关 的天文历法、农业知识、中医知识、数学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C所以,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农学、医学和 数学非常发达。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 丰富的天文现象的记载,我们现在仍在使用 的二十四节气,就与天文历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以农立国的基本特征,历朝 历代的思想家们都重视探讨天与人之间的关 系。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人通过反观内求,就能够认识天,

腾讯文库2021-2022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