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
人的平安素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平安素养,包括:平安学问、平安技能、平 安意识;二是人的深层平安素养,包括: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平安观念、 平安态度等。人的平安学问和平安技能通过
人的平安素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平安素养,包括:平安学问、平安技能、平 安意识; 二是人的深层平安素养,包括: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平安观念、 平安态度等。 人的平安学问和平安技能通过日常的平安教育手段可以得以保证和提高,在社会和企业 的日常 平安活动中(宣扬、教育、管理等),能够得到较好地解决和保证。而平安意识、平安 观念、平安态 度,以及情感、认知、意志等,则属于心理学讨论范畴,这是平安行为文化建 设的难点和重点。下面 主要研讨人的平安意识及人的平安心理的特点和规律。 一、人的平安意识 怎么才是一个合格的、具有现代平安意识的人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具备现代人应 有的平安 意识。这些意识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峻、灾难频繁的风 险意识;预防为主、 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法律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每时每刻、 每处每地留意平安的警觉意 识。人的平安意识是人所处时空平安感的定位和认知,人的平安 意识受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而人的 心理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反映。 人在劳动时的心理,有熟悉、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三种心理过程 中,最基 本的是熟悉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感觉和知觉是初级的熟悉过程。 记忆是一种比较 简单的熟悉过程。思维属于熟悉的高级阶段,它和语言亲密联系,是人所特 有的熟悉活动。人在熟悉 客观事物时,总要表现出肯定的态度或体验,这就是情感。情感是 心理活动的另一个方面。人在与四 周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熟悉事物,产生情感,还要实行 行动,人们这种有意识地反作用于现实的活 动称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中下定决心、制定方 案和克服困难等内部心理活动称为意志。熟悉、情感 和意志三种心理过程,它们虽然彼此区 分。但又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三个不同方面。情感、意志随熟 悉而产生,又影响人的熟悉活 动。同时,也必定影响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平安意识。因此,进行科学 的平安管理,以提高 人的平安意识为目的,需要讨论劳动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心 情。 人们所从事的劳动过程,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熟悉过程,其熟悉的对象是特别广泛的, 不仅包括 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与设施、劳动环境等方面,还包括生产过程的各种人和事,实 际上是对整个客观 世界的熟悉,当然其中也包涵着对平安生产的熟悉。人们劳动的熟悉过程 就是从感觉和知觉这种简洁 的初级熟悉开头的。平安意识的强化需要通过人对事故的感觉开 头,并提升到知觉熟悉。因此,事故 的教训和事故案例的分析和学习,是强化平安意识和提 高平安素养的重要方式。 人对劳动过程的熟悉,假如始终停留在感觉知觉阶段,是不能正确地、完整地熟悉客观 事物的。 可以说,人对在生产劳动中感知过的事物假如没有记忆,等于一无全部,不能形成 概念或阅历。人的 熟悉过程,只有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有记忆参与,并在记忆的基础上 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才能 完整完成。因此,平安学问的学习与技能的把握需要重复(复训), 这就需要平安的教育培训是重复 性的。 人们劳动的心情和情感过程,是与熟悉过程有着亲密联系的。熟悉过程是产生心情和情 感的来源 和基础,心情和情感总是伴着人的肯定的熟悉过程而产生,并且随着熟悉的变化而 变化的。人们在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