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文化习俗通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中秋节的文化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更是一家人团圆相聚的好日子。你知道中秋 节的文化习俗吗?下面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节的文化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 以帮到你! 中秋节的文化习俗1: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 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 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 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 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 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 绝。 中秋节的文化习俗2: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 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 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 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节的文化习俗3: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 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 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 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 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 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 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 1

腾讯文库中秋节的文化习俗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