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王元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文艺称为“灵魂的事业”,这是强调文艺在塑造人的灵魂
(节选自《美的理想不容矮化),有删节)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1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A.塑造心灵需要理智、意志、情感的教育,对艺术的审美教育属于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挥 着其他思想工作不能替代的作用。 1.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B.康德认为审美给人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是因为事物的美-般取决于其使人身心愉悦的感性形 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 式而不是它的实际有用性。 王元骧 C.从把审美当作人生苦难中暂求解脱的“养心术”,到认为审美只给人以耳目之娱,康德美学自引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文艺称为“灵魂的事业”,这是强调文艺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重大作用。 人我国以来一直受到曲解。 这里所说的“灵魂”实际是人的“心灵”,它是由理智、意志、情感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完善和 D.物质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快乐和幸福的问题,甚至使人为满足欲望变得贪得无厌,这说明了 提升人的心灵世界,不仅要有知识的教育、意志的教育,还需要有情感的教育。而在情感教育方面, 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 美与美的艺术又起着其他思想工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美是人们感觉和体验的对象,我们认为某一事物是美的,一般是由于它的感性形式使人身心愉悦 A.文章开头引用柏拉图的话,意在强调文艺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引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审美能够完 而不是因为它的实际有用性,所以康德认为审美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愉快”,他把这种 善和提开人的心灵世界。 感知方式称为“静观”。但自100多年前王国维把康德美学引入我国以来,这一思想一直没有完全为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将康德的“无利害的自由愉快"的审美观与暂求解脱的“养心术”进行对 人所理解,最初不少学者都受叔本华影响,视之为一种“纯粹的认识形式”,是“意志的清净剂”, 比,以突出后者的消极意义。 它带给人的是“真正的清心寡欲”,“使人认识到这一切身外之物的空虚”,从而在消极意义上把审 C.近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日渐沦为欲望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康德在此背景下规定美感的 美看作不过是在人生苦难中暂求解脱的一种“养心术”。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文化”影响,人们 特性,具有现实针对性。 更是常把美感与“快感”混同,以为它只是给人以耳目之娱而完全否定它的精神担当。 D.文章立足中外视野,既有对康德美学的阐述,又引用庄子的话语加以佐证,充分论证审美“无利害 事实上康德之所以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来规定美感的特性,是由于他深感近代西方社会在科 的自由愉快”的重要性。 技理性与商业文明统治下,人已经逐步沦为欲望的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忘却自身存在的意 16.请结合文章,简述“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的理由。 义和价值。他提倡通过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体验来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就像庄子说的“原天地之 参考答案: 美而达万物之理”,把个人情怀与宇宙精神统一起来,使人从物质束缚中摆脱出来而获得解放,超越 功利目的而得以进入“物我同一”“万物一体”境界,同时又能培育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 14.D15.B 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成为“有道德的”亦即他所说的“以自身为目的的人”。这也就是他所说的 16.①审美带给人的不只是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更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快乐;②审美培育人高尚的审美 “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即在不受理智与意志强制之下,通过情感的陶冶来达到改造人性的目的, 情操和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③审美既是一种“享乐的方式”,又是一种 而并非像人们所误解的那样:审美只是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 “修养”,使人从“感性的人”提升为“理性的人”。 这种自由愉快对于人的生存至关重要:虽然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离不开物质,但 【14题详解】 物质并不能满足人生存的全部需要,它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快乐和幸福的问题,甚至使人为满足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 欲望变得贪得无厌,因而永远处于被物支配的地位,导致人生痛苦。这就是今天虽然物质生活较以前 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 半富多了,有些人仍然不快乐幸福,反创出现各种精神焦虑的原因所在,这也从反面印证了精神生活 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D项,“人的精神 对于人的重要性。而审美就是不予强制和灌输而令人精神愉悦,按照美的理想和信念来塑造人的心 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说的是“这也从反面印证了精神生活对于人的重要 灵,使人从“感性的人”提升为“理性的人”的一种最为积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说,审美既是一种 性”。故选D。 “享乐的方式”,又是一种“修养”。 【15题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