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和构造地貌

第二部分 内应力作用与构造地貌的生成第一节 地壳的运动一、地壳运动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的概念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由于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和活动。地壳的内力又称为内应力。内应力作

第二部分内应力作用与构造地貌的生成 第一节地壳的运动 一、地壳运动及其特点 1 、地壳运动的概念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由于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和活动。地壳的内力又称为 内应力。内应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核能。 2 、地壳运动的特点 ①、普遍性和永恒性 ②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地壳的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挤压、拉张、及其剪切运动,使地壳 发生形变。这种运动可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和断裂构造。因此,地壳的水平运动又称为造山 运动。例如,中国的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喜马拉雅山,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地壳的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沿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上升和下降运动。垂直运动常常表 现为规模很大的隆起或坳陷,从而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由于地壳的上升使海水退 却,一部分海底成为陆地;地壳下降造成海水入侵,原来的陆地变为海洋。因此,地壳的垂 直运动又称为造陆运动。 __ 实际上,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相互,相互影响的,运动的结果也是相互渗 透的,但是每一类有其共同的基本的特征。无论是哪一种运动,都可引起一个地区的沧桑变 化。 从地壳发展的全部历史来看,地壳运动的总的形式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是派 生的。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喜马拉雅山的生成。 二、构造地貌 1 、构造地貌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有大陆、海洋、岛屿的差别,有高山、平原、盆地之分,这些最 基本的地貌形态其形成、发展都同大地内力构造作用有关,所以称为大地构造地貌,或构造 地貌。 2 、构造地貌的分类 构造地貌可以由地壳构造运动直接形成,如构造运动隆起形成的山地、台地或构造运动 坳陷形成的平原、盆地等,它们的形成和分布同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方向、受力性质有直接 “”“” 的关系,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或活动构造地貌。 还有一种构造地貌,是指地壳构造运动以后又受外力作用剥蚀而形成的地貌,如背斜 “”“” 山、向斜山、单斜山、背斜谷和向斜谷等,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或次生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3 、构造地貌的等级 构造地貌就其规模大小可以分为三级: “”“” 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是地壳的大陆和海洋两大地貌单元。 “”“” 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是指大陆和大洋底的地形起伏,如陆地上的山脉、平原、 “”“”“”“”“” 高原、盆地;大洋底的大洋中脊、大洋盆地和海洋中的岛屿等。 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主要是指地球内力作用产生的地质构造被外力作用剥蚀而形成 “”“”“”“”“” 的地貌,如背斜山、单斜山、向斜谷以及火山锥、熔岩台地等。 1

腾讯文库内力作用和构造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