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成语典故——寒花晚节】 澎湃政务

寒花晚节【拼音】h nhuāwǎnji【解释】寒花:耐寒的花和冬天里开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的晚节仍高洁不污。亦作“黄花晚节”、“晚节黄花”【出处】北宋 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

寒花晚节【拼音】h nhuāwǎnji【解释】寒花:耐寒的花和冬天里开的花。晚节: 晚年的节操。比喻人的晚节仍高洁不污。亦作“黄花晚节”、“晚节黄花”【出处】 北宋 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北宋 强至《韩忠 献公遗事》中:“公在北门,重阳燕诸漕于后园,有一诗一联云:‘不羞老圃秋容 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公居常谓保初节易,保晚节难,事事尤著力,所立特完。……” 【附注】“公在北门”指“北门锁钥”,宋时指北京大名府。韩琦(1008-1075)字 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宋仁宗时进士。至和二年(1055年)任宰相, 执政三朝。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手诏韩琦徙判重灾区大名府,充安抚 使。宋熙宁二年(1069年)因韩琦在魏都(指大名府)久,辽使者每过临清界即 告诫其下:“此韩侍中境内,甚勿乱索。”过魏都,移牒必书名。韩琦治魏五年, 魏人于熙宁禅院立生祠,塑像,每岁祭祀,以比狄梁公。司马光作有《宋韩魏公祠 记》。韩琦在大名府城南筑望春亭,在大名府治后院建晚香堂,宴饮诸监司,有“不 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句,因以冠名。在压沙寺种梨树千株,春花盛开, 任人游玩,取唐人“梨花白雪香”之句,建雪香亭。十月,大名府为河北要地,每 年十七县常赋入左藏库,海输山委,而旁临官吏府舍,火势蔓延,容易殆尽。韩琦 报请朝廷,在大名府城内四野无人处新建库房以利民生。熙宁三年(1070)二 月初,韩琦言青苗法扰民,请罢。韩琦自请解除河北四路安扰使之职,只担任大名 府路(北京路)安抚使。宋治黄河东流堤防。时方浚御河,韩琦以御河漕运通驶, 不至有害,不应减黄河之役。于是减三万三千夫卒,专治东流,以纾大名、恩、德 等地水患。四月,河成,赐役兵缗钱有差。时御河岁漕一百万斛。熙宁四年(1071 年)二月二十二日,韩琦改永兴军节度使,再判大名府。韩琦辞永兴军节度使不拜。 八月,韩琦上言,因黄河泛溢,全魏(大名府别称)居冲,乞重责。熙宁六年 (1073年)二月,韩琦自大名府改判相州。韩琦在大名府任上殚精竭虑,多法赈 济安抚,流亡之民渐次还乡。当时黄河决口,大名府被淹,他殚精竭虑,赈济安抚, 使流亡的灾民回乡重建家园。熙宁八年(1075)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 岁。宋神宗为他“素服哭苑中”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 书令,配享宋英宗庙庭,备极衰荣。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 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 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 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 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一、 赈灾安民 恪尽职守受命于危难的韩琦到大名后,首先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安置 灾民和恢复生产。时灾民都背井离乡,带着衣物用具渡过黄河流亡到唐(今河南唐 县)、邓、许(今河南许昌)、汝(今河南临汝)诸地一带。他动员灾民返乡生产, 便派出大批的人员到各地交通要道、桥梁、渡口张贴告示,晓谕灾民凡返乡者,由 官府发给路费口粮;原来一些有钱的人家乘灾害发生,肆意低价收购灾民土地的, 一律命令无条件归还原主,等丰收之后,再归还买地的钱。韩琦采取了一系列救灾 安民的措施:开仓分粮,帮助灾民恢复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使灾民们逐步渡过难 关,不久,就把大名治理得民心归附,有条不紊,河北灾区遂得以安定下来。大名 府强壮人丁原统计在册的有13100余人,而现在直接管辖的仅5700余人,朝廷有 意将不足之额补充起来,将此事告诉给了韩琦。他考虑再三认为不妥,遂上奏说: “河北的强壮人丁,自庆历三年组织训练民兵时,身短体弱的人、不够条件的人和

腾讯文库【大名成语典故——寒花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