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视专题片导论在我国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而电视专题却是

第一章 电视专题片导论在我国,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而电视专题却是地地道道的“国产品”。从名称到内涵及操作程序,严格意义上的“电视专题片”都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一般意义上的“纪录片”不能涵盖它

第一章 电视专题片导论 在我国,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而电视专题却是地地道道的“国产品”。从名称到内涵 及操作程序,严格意义上的“电视专题片”都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一般意义上的“纪 录片”不能涵盖它。电视专题片独特的拍摄原则、方法与程序更应该得到科学而系统的介绍, 而不是像一些著作那样语焉不详甚至讳莫如深。 第一节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辨 电视专题片到底是什么?这是围绕在实践领域和学术界的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很多时候, “专题片”大多与纪录片相混淆,或直接冠以“纪录片”的名称,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 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和操作中的迷惘。有人说“领导让拍的是专题片, 自己想拍的是纪录片”;有人说“有主持人出现的是专题片,没有主持人的是纪录片”;有 人说“有主观解说词的是专题片,纯客观记录的是纪录片”;甚至还有人说“专题片就像是 论文,而纪录片是小说、散文,其间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遵命,一个是创作”等,众说纷纭, 不一而足。 那么,什么叫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分?这是我们在这一 节将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歧义概念的辨析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电视工作者对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异同都略有判断。 他们往往认为:电视纪录片就是那种注重生活原生态的纪实片,电视专题片就是比较传统的 倚重解说表达、带有宣教腔的那种类型——一切来自约定俗成和经验使然。但假如沿着这个 思路再细说下去就有点“剪不断理还乱”了:电视纪录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拍、摆拍,但 随着拍摄技术的发展,以前为专题片所固有的“搬演”技巧已日渐为纪录片所用。既然电视 纪录片可以这样做,那么反过来将这些做法用于电视专题片难道行不通吗?细想之下我们会 发现任何一种创作手法并不独属于这二者之中的任何一方。这种在具体的创作细节上寻找二 者界限的做法显然是有局限性的,毕竟具体的创作细节存在变数,它所具备的个性成分是不 能替代普遍规律的。 同样,在理论界,对于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异同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便是 在对二者概念的探讨上,理论界也是分歧众多、疑云遍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观点。 1.混同说 有的学者认为纪录片和专题片本质相同,都真实地记录真人、真事、真情、真景,题材来源 于真实的现实生活,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因此很多学者、专家都认为,不管是电 视纪录片还是电视专题片,它们本身的非虚构性,决定了其与现实的关系都是一致的,于是 便将二者混同起来,统称作“电视纪录片”或者“电视专题片”。 2.包含说 这种理论包括“纪录片包含专题片”及“专题片包含纪录片”两种观点。前一种观点认为, 电视专题片等同于电视专题报道或电视专题新闻,把它归为纪录片形式中的一类,使专题片 与新闻纪录片、文献纪录片、风光纪录片或人文纪录片处于同等地位。后一种观点则认为, 电视专题片包含“纪录片、政论片一类的电视品类,接近于新闻文体的通讯、报告文学”。 3.畸变说 持此观点的人,把专题片说成是中国电视界推出的“怪胎”,是某些人为了隔断电视与电影 的联系硬造出来的名词,认为在“专题片”这个名目的庇护下,纪录片得以借用电视媒介发 表政论、滥用包括故事片片断在内的影像资料、让大量解说驾驭画面等,这些做法违反了电 视以屏幕画面为基础的特性,把原有的纪录片“非虚构”、“用事实说话”的优良传统破坏 殆尽。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说法对少数专题片直露地宣传说教的创作倾向起到了揭露和批评 的作用,但是这种批评未免太过极端和绝对。

腾讯文库第一章电视专题片导论在我国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而电视专题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