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乐志沟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乐志沟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耳边
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 年河南省洛阳市乐志沟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0 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害,于 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1. 16-19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 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 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 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 耳边杜鹃啼 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 罗琅 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 凄厉悲切德尔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 不认同。 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班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 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 正式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 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 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 富,可读性强。 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果,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 味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17.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又说它 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19.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8 分) 造势有家归来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参考答案: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 “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 这蹄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变过时,杨梅花开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 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杨梅开 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 未能亲见杨梅花开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