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包身工提升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7 包身工【课外拓展阅读】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生态文学即发

第二单元7包身工 【课外拓展阅读】思维发展与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如何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生态文学即发轫于此。中外生态文学均致力于探寻生态危机 的根源,在创作中蕴含着作家的伦理观照、审美追求和社会担当,对重塑心灵生态、建设生 态文明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纵观人类发展进程,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不断筑墙,人与自然日渐疏离。 从某种程度上看,生态危机实乃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上策,生 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于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提升。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饱含诗意 栖居美好愿景的生态文学,以真、善、美的表现形式引领读者回归自然,并将自然根植于心 灵深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在西方文学中,“生态文学先驱”亨利·梭罗在自然日志《瓦尔登湖》中,展现了人与 自然的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部分,由此获得 感官上的亲和,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则体现 着人对土地的本能依赖。 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其中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 李青松的《一种精神》等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黑雪》等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沙狐》 等草原生态系列、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边疆书写、于坚的《哀滇池》生态诗歌等 优秀作品,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 何走上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现代生态文学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人与自然的 良性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 自然的和谐关系。很显然,现代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 它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谋求人类合作及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 可小觑。因此,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规律。 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及相 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 阿尔贝特·史怀哲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正式提出“敬畏生命”的生 态伦理思想,将伦理学范畴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 1

腾讯文库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包身工提升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