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和谐农村建设研究论文
和谐农村建设研究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和谐是关键,保障男女两性发展和谐是根本。但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生产生活压力及心理困境,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谐的最大不和谐问题。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面
和谐农村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和谐是关键,保障男女两性发展和谐是根本。但目前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生产生活压力及心理困境,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谐 的最大不和谐问题。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是践行“以人为本”的 科学发展观,保障男女两性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关键。 关键词:和谐农村;主力;留守妇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和谐是关键,保障男女两性发展和谐是根本。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特指丈 夫与子女外出打工持续6个月以上留守家中的妇女),她们面临的生产生活压力 成为制约、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最大问题。由于这一特殊群体在农村经济社会发 展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而,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就不仅仅是关系她们自 身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她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 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长远来看,还直接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及农村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留守妇女”问题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留守妇女”作为新的弱势群体,其产生的直接推动力是我国工业化、城镇 化的发展,但同时又是中国现行体制、政策、农业资源不足、社会人文环境和农 村妇女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通常由落后的农业和先进的工 业两大部门组成,二者存在明显差距,由此形成“二元经济结构”,即发达的工 业与落后的农业并存,现代化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由于中国“城乡分割的 二元社会制度,使城市成为农村人的绝对诱惑,吸引着乡村男女成为它的劳动力; 而排斥一对农村夫妇共同迁居,又造成多数情况下是一方出走而另一方留守家中。 最终,制度的距离转换成空间的距离”(南京大学,张玉林2006)的确,在现有 的体制和结构下,我国农村家庭在城市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在城市,农民只能 以农民工的身份参与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做出了巨大 贡献,但却享受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利益。比如,他们在就业上受歧视,享受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