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孙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资治通鉴》载,春
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考 历史试题 命题人:孙权 301.54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 () 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 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 A.B. 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D. 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 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 该书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 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B.— 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国家的统日益成为政治现实 C.D. 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 3“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 ”“ 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 ” 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 材料中可以看到 A .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 .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 .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 .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4.“”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懦术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 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不到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 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A.B. 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D. 懦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 5“” 、《战国策》载:秦得蜀后,益富厚,倾诸侯,造成秦富厚的主要原因是 AB 、重大改革推动发展、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建 CD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民休息政策的推行 6.“”“”“”“”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 “”“”“” 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 同之处是 AB 、重视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D“”“”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都主张礼、法并用 7.“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 ……” 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B .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CD .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8.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 中,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