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居住建筑不同墙体碳排放量研究
居住建筑不同墙体碳排放量研究建筑碳足迹评价的重要目的是建筑的节能减排,而目前在减排措施成效的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较少,使得大多数所谓的“节能减排措施”都不能与预期的效果达到一致甚至相悖。为了更好地将节能
居住建筑不同墙体碳排放量研究 建筑碳足迹评价的重要目的是建筑的节能减排,而目前在减排措施成效的定量分 析与评价研究较少,使得大多数所谓的“节能减排措施”都不能与预期的效果达 到一致甚至相悖。为了更好地将节能减排做到预期与实际一致,需要将建筑全生 命周期的碳排量进行详细核算,以期节能措施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在建筑的全生 命周期过程中,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占最大比例,目前住宅建筑仅物化阶段与运 行阶段能耗与碳排放就占到其生命周期的90%[1]以上。因此,研究建筑物化阶段 与运行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对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以及节能减排 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本文提出以建筑构造为“基本单元”的建筑物化与使用阶段碳足迹的计算方 法,通过计算常见不同保温形式以及厚度的墙体的物化阶段与运行阶段的碳排放 量,并对各保温方案的碳排放量进行对比,以找出物化阶段与运行阶段综合碳排 放量相对较少的折中方案。1.1系统边界。碳足迹核算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明确产 品的系统边界,建筑物的系统边界确定为: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和运输、土地 利用、建筑施工与安装、建筑运营、建筑维护修缮和改造、建筑拆除与处置过程 中的温室气体排放[2]。本文建筑物化阶段包含建材的生产(A1原材料的开采加 工与运输、A2建材/设备的生产),施工与安装(A3构配件现场加工、A4施工与 安装),A5土地利用等子阶段;但是对于不同核算目的适用的系统边界的规定也 不同,本文的核算目的是针对墙体构造的碳排放核算,因此需要核算的分别为建 筑物化阶段中的建材设备生产(A1-2)和施工与安装(A3-4)四个子阶段,使用 阶段需核算使用过程(面向建材/设备)(B0)和建筑更新(B4)两个子阶段。 1.2功能单位。功能单位是对功能属性的量化描述,应与研究的目的和范围一致。 其在产品系统间环境影响大小的比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产品生命周期评 价的基础。因此,本研究“以每年每平方米墙体面积的等效二氧化碳排放量”即 Kg-co2e/(m2.a)为功能单位。1.3计算模型。各子阶段的碳排放量均为材料,能 源和机械台班清单与对应碳排放因子的乘积,如下式:(1)针对建筑全生命周 期各子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Cs表示各子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