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说明】本传叙述文、景、武时期张释之、冯唐、汲黯、郑当时等四位贤臣的事迹。张释之,文帝时官为廷尉,秉公申理犯跸、盗环二案,守法不阿、直谏不讳。冯唐,慷慨论将,指出文帝“法太明,赏太轻,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说明】本传叙述文、景、武时期张释之、冯唐、汲黯、郑当时等四位贤臣的事迹。张释 之,文帝时官为廷尉,秉公申理犯跸、盗环二案,守法不阿、直谏不讳。冯唐,慷慨论 将,指出文帝“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得到文帝采纳。汲黯,为人性倨,弘大体, 不拘文法,敢犯谏直谏,曾对武帝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 乎!”反对酷吏舞文弄法、欺上压下,反对征伐匈奴,主张和亲。武帝知其刚直而不重用 之。郑当时,喜招宾客,好推举士,为时人所称,然在朝不敢明言是非。《史记》将张、 冯与汲、郑分为二传,《汉书》则合为一传。司马迁盛称张释之之守法,冯唐之论将、汲 黯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并对当时生与死,贫与富、贵与贱之间的人情冷暖,深为感 叹。班固袭用《史记》文,也基本上采取了司马迁的评语,只是较有分寸,并含蓄地为文 帝用将辩解。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1)。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2),事文帝,十年不得调(3), 亡(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4),不遂(5)。”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 其去,乃请徒释之补谒者(6)。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7)。文帝曰:“卑之(8),毋甚 高论(9),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拜 释之为谒者仆射(10)。 (1)堵阳:县名。在今河南方城东。(2)赀:赀选。汉制,家财五百万钱以上,可选任为郎 官。骑郎:郎官之一,侍从皇帝。(3)调:谓升迁。(4)汉时为郎者,须自备衣裘鞍马之 饰,故有减产之语。(5)不遂:不顺利。(6)谒者:官名。侍从皇帝,掌传达。(7)便宜事: 指君主应做之事。(8)卑之:意谓实际一点。(9)高论:高调空论。(10)谒者仆射(yì):谒 者的长官。 从行,上登虎圈(1),问上林尉禽兽簿(2),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3)。虎圈啬夫从 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4),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无)穷者(5)。文帝曰:“吏不当如 此邪?尉亡(无)赖(6)!”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 也?”上曰:“长者。”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