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用和谐的地理学科思想濡染环保意识

用和谐的地理学科思想濡染环保意识“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该词通常的解释为“相安,谐调”意,即“和美、和睦、和谐、和声”。

用和谐的地理学科思想濡染环保意识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该词通常的解释为“ 相安,谐调”意,即“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庄子主张 “天人合一”。而儒家的“中庸之道”更是追求“ 天人和合”的至高境界,并提出了构建大同社会的主张。 我们如果用这种思想审视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会发现它具有着极强的 借鉴意义。地理教育的意图就是使学生“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 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 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公民。 “相互协调”就是人与自然、社会,乃至世界之间彼此共生共存共 发展,在不断地冲突、平衡和再冲突、再平衡的动态演绎中实现整体的提升。 实施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形成 科学的地理思想,以平衡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初步认 识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环境问题尖锐地凸现出来,已经严重影响人 们的当下生活,并且在若干年后继续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因为环境的恶化, 自然资源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恢复性。人类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而解决 这一问题的思想基础即寻求人类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力图构建一个和 谐的世界。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有必要继续寻找具体的实施路径。典型案例具有 代表性、现实性、直观性、生动性、通俗性等特点,能够发挥极大的教学价 值。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过多的理论说教反而为降低他们 的关注兴趣,甚至使他们产生排斥的心理。所以,典型案例法不失为一种有效 经济的策略。 一、反例为引 从认知规律来看,直接揭示问题的本质的材料更能刺激接受者,使他们 真切地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性。理论的说辞只能唤起他们的一点儿想象力,而生 动真实的反面例子却能长久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并且持续地发酵,形成深

腾讯文库精选用和谐的地理学科思想濡染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