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捉泥鳅评课稿

听《大班科学:捉泥纵》有感 作为培育室成员,十分珍惜这最后一次的学习机会。很巧能够为培育室成员提供场地进行 磨课活动,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水里捉泥纵孩子一定很喜欢;活动价

听《大班科学:捉泥纵》有感 作为培育室成员,十分珍惜这最后一次的学习机会。很巧能够为培育室 成员提供场地进行 磨课活动,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水里捉泥纵孩子一定很喜欢;活动价值:如何抓、抓到多少、发现秘 密中,都蕴 藏着发展孩子的价值:幼儿思维的方式(由局部推测整体、由感性走向理性、 由现象追问原因)的发 展、探索的积极主动性;玩中学的思路: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用自 己的话说发现、带着新的探究点再 捉再玩、追因分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 逐步递进。面对这样的一节课,教师改如何 教,孩子该如何学呢?是教师走在前引导,还 是孩子在前,教师提升?其实在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中 我们都能够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 孩子是课堂的主体,是活动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出现一 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教, 让孩子更好的学了? 首先,在导入的环节要注意时间的掌控。导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集 中注意力, 那么教师的语言要有魔力,能够吸引幼儿:“这里藏着什么呢?看!”直接在 投影下出示鱼缸里的泥 妖,就能够马上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我们的导入就完 成了,快而有效。 其次,在发现泥纵外形这一环节中,其作用就是为后面的“捉”起到“导”的作用,大概 知道泥纵的 基本外形特征,为捉的时候消除陌生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孩 子观察的特点,关注整 体的时候不要忘记细节的重要性。如孩子说到泥纵的身体是长长的, 那么教师可以用光笔从泥纵的头 划到尾部,这样的指向性的描绘就能够给孩子一个经验性 的内容,在无形中给予孩子指导。可见教 师的教育行为是可以给孩子隐形的指导的。 再次,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自己定位,要明白交流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任何活动 中的交流环 节都是同伴间的互学,分享的过程。那么,这个时候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启发幼 儿之间的互动,同伴间 的互动激发了,教师才会轻松。因此这个时候的教师要能等,会追。 你的等待也许就能让一个孩子说 出惊人的发现;你的追问可能就会引发孩子们的激烈讨论。 同时,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回应也要注意 幼儿科学品质的培养。 最后,每节课的结束都不是课程的真正结束,还要有结束时、结束后要有及时的跟进。比 如说下课后 孩子立场的时候要提醒孩子小心台阶;课后将泥纵放入教室,便于孩子的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 子真正的将观察进行到底。

腾讯文库大班科学:捉泥鳅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