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2(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甜”谈起,通过活动天地,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甜”谈起,通过活动天地,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 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 性的熟悉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本节在具体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 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并进一步联系实际动手实验, 让学生进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 1.使学生初步认识定量表示物质组成的方法,初步感受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的思路。能够表示溶液组 成的方法有很多种,溶质质量分数只是其中常用的一种简单方法。“多识一点”简单介绍了体积分数。 2.通过对“溶液的配制”过程的分析,初步培养对“误差”的认识,以便于在第四单元第一节进一步认识“误 差”问题,为逐步形成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难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习建议: 1.在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的教学时,理解溶液的组成是关键。 2.密切联系生活经验,注意结合溶液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 情境图片、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 生活情境中提取化 学信息,激发学生 观看图片信息 的学习兴趣,使学 生带着疑问参与教 学过程。 积极回答问题 提问: 1.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两个烧杯中的糖水哪个甜? 1

腾讯文库九年级化学上册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2(新版)鲁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