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含解析
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不仅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而且是履行社 会审美导师之职能。这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 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检 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情怀代言人的作家、艺术家是很多的。他 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强国富民的伟大事业。 ②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 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 ③一是“诗言志”。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此后,《左传》《庄子》 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化” 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即民歌;二指情感。《毛诗序》 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教”的目的是“化”。 具体来说,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 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 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 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言志贵在至诚, 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④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 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 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寄”的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