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读后感

《天长地久》读后感      龙应台先生是我跟了很久的作家,从犀利的《野火集》,到温情的《亲爱的飞利浦》,再到独立的《美丽的权利》、家庭的《目送》和浩荡的《大江大海》,再到最近的《天长地久》,从不缺席

《天长地久》读后感 龙应台先生是我跟了很久的作家,从犀利的《野火集》,到 温情的《亲爱的飞利浦》,再到独立的《美丽的权利》、家庭的《目 送》和浩荡的《大江大海》,再到最近的《天长地久》,从不缺席。 看得出,这本书是《大江大海》的延续,也是和孩子通信的延续。只 是这次书信的对象转向了应台先生的母亲。 应台先生是个敏锐的人。以前看她的文章,总能感受到她强 烈的自我反思。有次,她过机场闸机看见一对黑人夫妇的宝宝手里拿 着一个黑色的洋娃娃,先是觉得不自然,但马上就反思到自己认知上 的成见:为什么自己认定所有的宝宝都应该玩白色的洋娃娃。《天长 地久》里的应台先生,一如既往地敏锐,这种深入洞察的看见,总能 击中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哪怕是我们不愿面对的事情。 一、棺材与坟 对棺材与坟的认知,是我再一次感到洞见的地方。 很多人不理解应台先生在湖南吴集镇古街人家里看到的棺 材: 有一年我到了一个小镇叫吴集,在湘江的支流洣河畔。沿着 河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古街,家家户户门檐相衔,老人坐在大门口闭 着眼睛晒太阳,花猫从门槛里探头出来喵喵叫......几乎每一家幽暗 的堂屋里都摆着一口庞大的观察......我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 没开始检讨自己:为什么二十一世纪的我看到棺材觉得恐怖? 其实这种风俗不只湖南有,至少河南北部山区也是有的。应 台先生检讨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棺材是一个人最后的摇篮,不必觉

腾讯文库《天长地久》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