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图版20210415236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1~2题。1.下列选项中,对图中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解析:第1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 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 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 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过 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 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 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 “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答案:1.A 2.C 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农田里就会出现“狼烟四起”的现象,不少地方的村民在田间、地头 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秸秆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宝贵资源,加强其综合利用,既有很好的经 济效益,又有直接的生态效益。下图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