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含答案
第17课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学习目标】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一、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
第17课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学习目标】 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53—1964) (1964—1982) (1985—1991) 二战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 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 背景 斯大林体制 的弊端日益暴 危机边缘 农业 露,问题尤其突出。 经济 从改革开始,后转向 农业 重点在领域 工业 重点在 政治 改革。在经济领域, 重点 根本 对经济体制进行性 “ 变革,提出加速发展战 ” 略。 措 自留地,养牲畜;种谷物,开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 施 权,降低收购指标,提高 玉米 荒地;种,卖农机。 农业 农产品价格,放宽对个人 副业的限制。 管理权 部分企业下放地方, 新经济 推行体制,扩大 工业 物质利益 推行“原则” 自主权 企业经营 一定 程度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前期收到一定效果,经济 积极 一定 取得成效。 有所提高。 ①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 使经济继续滑坡,国内局 斯大林 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评 体制; 制的框架; 势逐渐失控,最终导致了 价 ②改革目标不切实际; ②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 苏联解体 局限 ③改革缺乏一贯思路,具有盲 于停滞。 目性; 军备竞赛 ③与美国的, ④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 影响经济发展。 斯大林体制 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的弊端; 相同 ②内容:都在农业、工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整 ③结果:都脱离了苏联实际,以失败而告终。 农业工业 ①改革重点: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方面;戈 比 尔巴乔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较 ②结果: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而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未见成效的情况下转向 不同 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③失败原因:前两者的改革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虽从根本上 变革经济体制,但因具体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二.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阶段 确立政权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