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美与艺术美

现实美与艺术美 现实美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  现实美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美,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一般常称之为社会美。在人们日常经验中,经常感受和认识社会事物作为审美对象

现实美与艺术美 现实美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 现实美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美,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一般常称之为社会 美。在人们日常经验中,经常感受和认识社会事物作为审美对象具有某种审美性质,使 我们能对之作出审美评价或体验。但是,美在社会生活领域内的存在却一向资产阶级美 学所轻视或抹煞,他们很少谈及社会生活中的美的问题。与此相反,我们认为,美是社 会实践的产物,社会美是这种产物最为直接的存在形式。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 复杂的,丰富的。其中最为基本的,则是生产劳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与之相关的 是人的思想品质和情操等等。这些方面当然又是彼此制约相互促进的。社会生活中的现 实美就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的这些领域中,特别是集中表现在作为一定时代、阶级的主 体的社会先进力量、先进人物的身上,美在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这 也正是它在进步艺术创作的领域中经常占有重要和主导地位的原因。 历史表明,生产劳动成为美的最早的领域。原始氏族的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以至生 产对象,常常是现实美的最早的朴素形态。在流传下来的原始艺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原始人如何将自己生产劳动的活动、场面等等作为美来欣赏和反映的。但是,由于当时 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们只能在极为狭小的范围内征服自然。他们只好在神话里借 助想象来虚构对自然的胜利。到了阶级社会,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肩负 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全部重担的被剥削阶级,虽然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创造 了人类的奇迹(如长城、金字塔),但却被剥夺了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可能;劳动本身 作为一种奴役和屈辱,劳动者在劳动中很难体验到自由创造的喜悦。当剥削阶级过着不 劳而获的寄生生活,鄙视体力劳动,把生产活动排斥在美的领域之外时,尽管他们也偶 尔歌唱田园,其实质却不过是给剥削生活披上一层温情脉脉的理想化了的面纱。在资本 主义制度下,一方面,人的劳动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另一方面,劳动力成了市场上 自由买卖的低贱商品。劳动完全丧失了在手工业时代所仅存的一点诗意的光辉,劳动与 审美的矛盾更为尖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劳动者“在自己的 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 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①,“劳动 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自己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 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②劳动活动在这里不再是劳动者的自 由创造,劳动成果也被视作是剥削者的意志和智慧的结晶,从而劳动及其成果作为和劳 动者敌对的、统治他们的异己的力量,就常常失去成为审美对象的可能。只有到了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自觉的主人,劳动不再是为一小撮剥削者而 且为广大劳动群众自身,不仅是为个人而是首先为社会集体,只有这时,生产劳动才第 一次成为现实中的美的宽广领域,成为新的群众时代的美的集中体现。高尔基认为,劳 动就是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的真正英雄”,是新生活的美的创造源泉。我们时代的劳 动斗争的美,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美的基本内容之一。

腾讯文库现实美与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