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法的角度解读汉语主被动句的差异
从认知语法的角度解读汉语主被动句的差异 摘 要: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虽远不如主动句,但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因其和主动句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被动句在某些日常交流的场合下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15 第页共页 从认知语法的角度解读汉语主被动句的差异 摘要: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虽远不如主动句,但作为一 种特殊句式,因其和主动句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被动句在某些日常 交流的场合下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试从认知语法理论的 角度来分析汉语中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差异。通过对二者在意象的突显 维度和视角维度的对比分析可得知:主动句和被动句不仅仅是句式结 构表面的不同,更在于认知者对于特定情景认知过程的不同。这一结 论能够帮助语言使用者更深入的理解汉语中的主动句和被动句。 关键词:认知语法;主动句;被动句,意象,突显,视角 一、引言 不同的认知过程导致了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语言形式则反映 了不同的认知过程。在Langacker 有关认知语法的三个假设中,他 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一个词语的意义不仅是这个词语 在人脑中形成的一个“情景”,而且是这一情景形成的具体方式,成 为意象。Langacker在讲解意象时列出了意象形成的六个维度:侧面 -基础(profile\base)、详细度(level of specificity)、述谓辖 域(predicate scope)、显著度(salience)、识解(construal)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