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地理素养的层次构成与提升途径

一、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我国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地理学应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建筑科学、军事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

一、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 学。我国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地理学应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建筑科 学、军事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和美学并列,是一大科 学体系,称为“地理科学”,并将其分为基础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理论(技术科学)与 应用技术(工程科学)3个层次。从其学科性质上看,它是受哲学指导的自然科学与社 会科学的汇合;从层次上看,是一个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应用技术的完整体系。 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即将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统一 的系统,并从不同的地域层次角度去考量。它强调要实现各个地域范围内人地关系 的和谐,更确切的表述是保证“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科学的应用性很强,其在人口增长、粮食与饥饿、城市化、社会经济差异、文 盲、贫穷、失业、移民、动植物的灭绝、砍伐森林、土壤侵蚀、沙漠化、自然灾 害、有毒废弃物和核废料、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全球变暖、臭氧空洞、 资源有限性与增长极限、战争、地区主义和民族主义等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具有重要 作用。 二、公民地理素养的层次构成 地理教育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层次,地理素养主要指的是前者,是公民知识 体系中除专业素养外最重要的部分,它要求公民掌握足够的地理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这些知识去指导自己的思维与实践。中学地理教育是公民地理素养培育的主体,目 前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就明确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 念。美国对提高公民地理素养也非常重视,不仅将地理科学确定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课程,与自然科学与数学比肩,而且还专门出版了《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 新关联》,以唤起公众对地理学的关注。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从观念、知识和技能3个层次分析了公民应该具备的地理 素养。 观念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对自身所处周围环境以及地球表面上各种不同自然、人文 特征的兴趣,一方面具备鉴赏世界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正确评价人们不同的生 活条件,关注环境质量和人类栖息地。在个人生活、职业经历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利 用足够而可靠的地理知识,愿意在《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上承担解决当地以及地 区性和国际性问题的责任。 知识掌握关于地理位置等相关知识,在地理框架结构内了解国家和全球性问题,理解 基本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掌握地球上主要自然系统的知识(地形、土壤、水文、气 候、植被),以理解生态系统内部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地球上主要社 会经济系统的知识(农业、村落、交通、工业、贸易、能源、人口及其它),以获得关 于地方特征的意识。 三、公民具备地理素养的意义 1.形成公民正确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基础 2.保证组织和个人作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腾讯文库公民地理素养的层次构成与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