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院初中2012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平均半

520°W160°E ()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和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 七年级地理 20°W160°E20°W160°E 分界线。以东到为东半球。以西到为西 半球。 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与地球仪 0 ° 重要的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分界线;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 180:与0共成圆;180和180相互重合 ºººEºW 2 .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371 45.1 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万千米;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0 ° 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 3 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23.5(N):南(北)回归线 ºS 二.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66.5(N):南北极圈 ºS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90(N):南北极点 ºS 三、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经纬线和经纬度 定义:地球绕地轴昼夜交替 1 、纬线与纬度 地球的自转不停地旋转地理意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 ()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方向:自西向东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 2 ()纬线的特点(有无数条) 24 周期:小时 A .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四、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B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不停地运动 C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1 .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3"N" 0° (纬度的划分:赤道(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 周期:一年 "S"9 0°90°S90°N 上用表示。南北纬各划分;南北极分别为和。北纬向 66. 5° (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的夹角,使得地球上有了四季变化, 北渐增大,南纬向南渐增大。 ) 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4~33~66~9 0°0° 0°0° 0°0°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2.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5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 ()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为例) 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四季交替 2 、经线和经度 3. ()昼夜的长短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 ()经线的特点(有无数条) 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AB .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C .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3.21-9.23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 30 ° ()经度的划分:人们将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根经线定为经线,即本 9.23-3.21. ) 阳光直射南半球(第二年的),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 1818 0°0°0° 初子午线。从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以东的为东 五带划分的依据: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4. () “E”18“W” 0° 经,习惯上用为代号,以西的为西经,习惯上用为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获得太阳光热最多; 180180 代号。东经°和西经°相互重合。东经向东渐增大,西经向 南北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西渐增大 南北寒带:极圈至极点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气候寒冷 4 ()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 ~23.S23.N 0°5°5° 范围:热带:(); 18 0° 之和等于,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腾讯文库固院初中2012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