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一) 导入新课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导入新课 1 .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 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 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 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媒体映示作品 (二)中国画的特点 1 .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 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 .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 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Δ 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 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 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 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 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3 .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 乐。 1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 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 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 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 ()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 打板,合着节拍。 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 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 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3 ()第三段,歇息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 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4 .第四段:清吹 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 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 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 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 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