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的宋濂
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的宋濂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的宋濂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元未明初文学家。宋濂“六岁能为诗歌”,文名远播,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人家”同时,
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的宋濂 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的宋濂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元未明初文学家。宋濂“六岁能为诗歌”,文 名远播,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人家”同时,他 也是一位诚信君子,朱元璋曾当面表扬他:“景濂事朕十几年,未尝有一言之伪, 诮·人之艇,宠辱小惊,始终无异。”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跟皇帝相处十九年而 能够不说一句假话,宋濂的诚实耿直可见一斑。 在宋濂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中记述了他幼时家贫借书而读的情形:“家贫,无 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足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借人家的书就要按期归还,只有不失信于人才能借来更多的书籍学习。民问 还流传着宋濂拜师的传说:一次,宋濂欲向远方一位学者请教,并约好了见面只 期。谁知出发那天忽然下起大雪来,母亲劝道:“天气恶劣,出门危险。你就是晚 去两天,想必老师也能谅解。”宋濂却说:“约好的事情尽量不要改变,失约是对 别人的不尊重,更何况我还足上拜师呢。”见到宋濂大雪天却如期赶到,老师非常 感动,遂倾囊相授。 宋濂担任朱元璋的侍从学士后,常寻找机会向皇帝进谏,并且有一说一、有二说 二,“直谅不务文饰”朱元璋曾对宋濂的诚实进行过试探《明史·宋濂传》载:宋濂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咋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 对。笑日:“诚然,卿不朕欺。”当然,把自己跟谁喝酒、都有哪些下酒菜告诉皇 帝并不是件很为难的事儿,但一旦涉及到朝廷大事甚至是朝臣任命,能够实话实说 就颇为不易了。有一次朱元璋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评价好的大臣,对不好的 大臣却只字不提二皇帝很奇怪地问他原因,宋濂回答:“我只跟好的大臣来往,跟 不好的大臣不相往来。所以我只知道好的大臣的情况,对不好的大臣我不了解。” 又有一次,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青,朱元璋很不高兴,于是有的大臣为讨好皇帝就 跳出来指谪茹太素的奏章,或称“这里不敬”,或称“这里诽谤非法”。唯独术濂不 以为然:“茹太素这样傲是对陛下尽忠啊,陛下您正在广开言路,怎么能够埋怨他 说实话呢。”朱元璋由此细读茹太素的奏章,发现确有可取之处。于是朱元璋把此 前迎合自己的朝臣都招来训斥一番,说:“如果不是宋濂,我差一点错怪了忠心进 谏的好人啊。” 宋廉因自己的诚信和耿直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也得到了皇帝的恩宠,但最终却因为 长孙犯罪而受到牵连,未能善终。宋濂的大弟子方孝孺在为其写的祭文中写道: “公之量可以包天下,而天下不能容公之一身;公之识可以鉴一世,而举世不能知 公之为人。”这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