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 【原文出处】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原刊期号】199502 【原刊页号】78-84 【分类号】B9 【分类名】宗教 【复印期号】199503 【作者】刘永华 【责任编辑】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 【原文出处】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原刊期号】199502 【原刊页号】78-84 【分类号】B9 【分类名】宗教 【复印期号】199503 【作者】刘永华 【责任编辑】陈双燕 神明崇拜指由官方和民间组织、个人举行的对神明的崇祀、礼拜等仪式行 为。对于神明崇拜象征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研究者多从历时、共时的角度强调这 种仪式行为及相关神话、象征在时(不同时期)、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组织) 方面展现的不连续的形态。他们强调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崇拜诸神的实用功利 动机不同,对诸神象征的诠释也不同。华琛(James L.Watson)对天后的研究,即认为 女神天后貌似统一的象征性的背后实际上隐藏了不同社会组织之崇拜天后的重大差 异。①过分强调崇拜者的实用功利,有将宗教史研究减化、归结为心理学研究的危 险。 本文希望通过对唐代以来关羽崇拜的个案分析,考察神明象征的连续性和不连 续性及其与文化传统的关系。笔者认为,神明崇拜的发展和变化,不单有因时因人而 异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它内在本质上的连续性:从象征包含的意义上说,神明对于社 会群体的意义虽有一定差异,但是其中的连续性缕缕可辨,这构成了杜赞奇 (Prasenjit Duara)所说的“语意链”(semantic chain)②;从发展过程看,诸神崇

腾讯文库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