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濑舟》之三重主题-手足情深、无欲知足与安乐死
论《高濑舟》之三重主题手足情深、无欲知足与安乐死 论文导读:《高濑舟》是日本近代文学大师森鸥外(1862~1922)的代表作之一。森鸥外早年留学德国,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回国后凭借作品《舞姬
论《高濑舟》之三重主题 手足情深、无欲知足与安乐死 论文导读:《高濑舟》是日本近代文学大师森鸥外(1862~1922)的代表作之一。森鸥外早 年留学德国,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回国后凭借作品《舞姬》(1890)确立了其在日 本文坛的地位。通过喜助这段独白,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喜助无欲知足的性格特征。前面在论 述“无欲知足”时,笔者曾提及鸥外在《高濑舟缘起》中指出的两大问题,其一是财产观念 (上文已论及),其二就是这里将要论述的成全(帮助)因濒临死亡而受苦之人一死的问 题,即安乐死问题。综观全文,作者通过《高濑舟》这一小说,巧妙地表现出了“手足情 深”、“无欲知足”、“安乐死”三大主题,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喜助可以说是一个 “善”的化身,正因为其对弟弟深深的手足情,他才会不忍看弟弟痛苦,而帮助弟弟赴死,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无欲知足的喜助无疑是一个统治阶级的驯服工具,这是与作为一名高级 官吏的森鸥外的社会地位、阶级立场和思想局限性分不开的。 关键词:高濑舟,森鸥外,手足情深,无欲知足,安乐死 《高濑舟》是日本近代文学大师森鸥外(1862~1922)的代表作之一。森鸥外早年留学德 国,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回国后凭借作品《舞姬》(1890)确立了其在日本文坛的 地位。之后,他又接连创作了许多象《青年》、《雁》等反映日本现代青年人追求自由独立 主题的优秀小说。与夏目漱石一起被称为日本明治文坛反自然主义文学的双雄。他在亲历明 治天皇驾崩、乃木希典大将夫妇殉死后,放弃了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转向了历史 小说。《高濑舟》就是其中之一,它于1916年发表在《中央公论》上。 关于森鸥外的历史小说,如他自己所述,有“尊重历史”与“脱离历史”两种类型,他认为 前者即为最大限度忠实于历史,让人物在当时的历史时代中活动,作者自身的见解观点要控 制在最小范围内,持这种态度进行创作,作者自身就会埋没于历史中。与此相对,后者则是 借用历史、抒发己见,以达到能从历史人物中发现现代人性的目的。取材于神泽贞干《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