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思想史而言,先秦儒家中,孔孟虽然很少论及“情”本身,但其伦理道德本体
A.汉代的董仲舒将阴阳五行说引入儒学,认为人有性情犹如天有阴阳,而性情有善有恶,从而 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 由“阳气爱而阴气恶”得出了“性善情恶”论。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B.孔孟虽然很少论及“情”本身,但他们所倡导的一些核心问题却根源于人的自然情感,这说明 在孔孟思想中“情”和“礼”有一定的渊源。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C.今天发现的处于孔孟之间的儒家文献郭店楚简集中探讨了性情问题,其中有诸多篇章明确将 从思想史而言,先秦儒家中,孔孟虽然很少论及“情”本身,但其伦理道德本体的建构却根 “情”视作“礼”的内在根据。 源于人的自然情感。孔子讨论的一些核心问题,如孝、仁、礼、仁政、道等观念,是以人们日常的世 D.荀子持“性恶论”,他认为,“礼”是为了对治人情的恶而出现,“礼”和“情性”之间存在 俗情感为关切点,直接从世俗之“情”中加以引申。《论语·阳货》章关于“孝”的讨论,即以亲子 着一种紧张的冲突和矛盾。 之情来说明“三年之丧”的合理性,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情”和“礼”之间的渊源。同样,在孟子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那里,其仁义礼智普遍道德本性的确立,也是通过人自然情感的端绪扩充完成的,从而将人的自然情 A.孔孟思想虽然没有涉及对人性自然情感的直接讨论,但从其不少著作中可以看出,人的自然情 感作为道德建立的前提和因缘。虽然孔孟思想中没有涉及对人性自然情感的直接讨论,但在我们今天 感是道德建立的前提和因缘。 发现的处于孔孟之间的儒家文献郭店楚简中,却集中探讨了性情问题,并且明确将“情”视作“礼” B.在原始儒家思想中,“情”作为现实社会中善、恶、忠、信的依据和尺度,被赋予了很高的地 的内在根据,使得孔子与孟子之间从世俗情感到道德情感建立的内在理路线索得以清晰呈现。楚简里 位,成为社会秩序的起点。 的好多篇章表明竹简所代表的原始儒家对人的情感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情”作为“性”在现实生 C.在中国诗学中,“情”得以尽情表达,是诗发生的动因,也是诗的基本内容,构成了诗的本质 活中的具体展示,和心性本体相即不二,同时还作为现实社会中善、恶、忠、信的依据和尺度,被赋 规定。 予了很高的地位,成为社会秩序“礼”的起点。 D.唐代的李翱继承并发扬了董仲舒的思想,认为“情者,妄也,邪也,邪与妄则无所因矣。妄情 但遗憾的是,孔孟以及竹简这一尚情思想在后来的儒家思想中一直隐而不彰,取而代之的是对 灭息,本性清明。” “情”贬抑和改写的历史。从荀子开始,“情”站在了“礼”的对立面,被赋予了否定的意义。虽然 3.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在“情”和“礼”的关系上,荀子同样主张“礼”因人情而设定,但由于他是持“性恶论”者,认为 A. 孔孟有关仁义礼智等观念,是以人们日常的世俗情感为关切点,直接从世俗之“情”中加以引申 “礼”是为了对治人情的恶而出现,“礼”和“情性”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冲突与矛盾:“故顺情 的,这说明他们平时注重人情世故,世俗之“情”。 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汉代的董仲舒将阴阳五行说引入儒学,以阴阳说性情。人有性 B.儒家文献郭店楚简中诸多篇章的内容都说明原始儒家对人的情感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这表明至少在 有情视如天之有阴有阳,而性情之有善有恶,正是由于禀阴阳二气所致,而“阳气爱而阴气恶”,由 儒家思想中“情”占有一定的地位。 “性阳情阴”引申出的却是“性善情恶”论。唐代的李翱,吸收佛教的“一心二门”对立转换的结 C.倘若没有唐代李翱“灭情复性”的理论,宋代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因为 构,提出“灭情复性”的理论:“情者,妄也,邪也,邪与妄则无所因矣。妄情灭息,本性清明。” 李翱的理论是程朱理学贬抑情感的理论先导。 这一理论直接成为程朱理学贬抑情感的理论先导。到了宋代理学家那里,“性静情动”、“性明情 D.从中国诗学的角度看,以“言志”与“缘情”为标志的诗学纲领确立了情在诗学中的本体地位。可 暗”、“性善情恶”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并以“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情理尖锐对峙的极端方式表 以想见,诗歌常常充满了作者自由表达的情感。 达出来。 参考答案: 虽然在思想领域,情感几乎无容身之地,但在中国诗学中,却给予了情感自由表达足够的空间。 以“言志”与“缘情”为标志的诗学纲领确立了情在诗学中的本体地位。“诗道性情”是一个被普遍 1、A答非所问,谈的是“性情”, 不是“情”和“礼”的关系。 接受的原则,情是诗发生的动因,也是诗的基本内容,也当然构成诗的本质规定。尽管不同历史时期 2、D “唐代的李翱继承并发扬了董仲舒的思想”错,原文是“吸收佛教的‘一心二门’对立转换的 诗文在“载道”与“言情”之间存在一定的消长起伏,但却始终不能背离情这个根基。 结构”。 (摘自洪涛《晚明文学主情思潮的情感逻辑与思想症状》,有删节) 3、C 1. 下列有关“情”和“礼”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