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考纲要求 课程标准 知识整合)专题三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2

专题三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考纲要求】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专题三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考纲要求】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6、罗斯福新政;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1、十月革命后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俄经历了 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2、在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随后赫 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但最终都 以失败而告结束,苏联最终解体。 3、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 机。 4、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 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对二战后资 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借鉴罗斯福新政,对国家经济进行了调整, 从而使资本主义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知识整合】 一、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改革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质极度匮乏 2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期幻想真接过渡到社会主 义。 3① 、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 、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③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④ 、分配劳动,实行配给制。 4①/ 、评价:、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 、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 1 、背景: ① 、经济形势严峻,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 ② 、政治危机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 生暴动。 2 、目的: 为迅速恢复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3 、内容: ① 、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 、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 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1

腾讯文库高考历史考(考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