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史论文

课程名:中西翻译史学生名:夏菱凉学号:2任课教师:何绍斌佛学汉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引语“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课程名:中西翻译史 学生名:夏菱凉 学号:2 任课教师:何绍斌 佛学汉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引语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莲花高台之上,六世达赖喇 嘛仓央嘉措吟诵道诗.诗里有连绵起伏的青山,有日光铺满的古城,有巍峨雄壮的 宝殿,有圣洁如雪的安宫花。莲花台下,是虔诚敬拜的万千子民。时光荏苒,数百 年后,我们所潜心传唱其佛学情诗佳句的魅力所在,实在离不了众多翻译学者的 沥血耕耘。佛教不仅是宗教,更是包含万千的哲学。梁启超研究统计日本学者所 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汉语佛教词汇,佛教汉译词汇不 仅占据汉语词库一个大部分,还大量包括了深刻内敛的行而上的词汇,从广度和 深度上极大拓展了中国文化。可以说,没有博大精深,灿烂缤纷的汉译佛学充实, 就没有中国汉语文化的成熟。 二.汉译佛经背景 东汉明帝派使者不远万里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他们带来 了佛像及佛经。史料记载,第一部传入中国的佛经名叫为《浮屠经》。所谓“浮 屠”,乃是梵文中Buddha的音译,后世译作“佛陀",就是人们常说的“佛”, 所谓《浮屠经》,转言之也就是《佛经》。 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开 始将梵文经书翻译成汉文。自此以后,更多的佛经传入中国,经过200多位译师 近十个世纪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 余卷。(陈百琴 2012:2)而按确切可考的时间,汉译佛经的出现乃是安世高于 东汉桓帝元嘉元年译出《明度五十校计经》算起,到北宋仁宗庆历元年惟净和孔 道辅先后奏请朝廷解散翻经院,大规模的译经工作延续了近九百年。在这期间, 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颇深。特别是在禅宗出现以后,以禅入诗、以佛理入 文的现象蔚为大观,中国文学也因此增添了许多神秘而空灵的色彩。 我国古代的翻译史即佛经翻译史,同样,我国的翻译活动起于佛经翻译。东

腾讯文库中西翻译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