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2.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3.欣赏邹忌的讽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2.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 怀。 3.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掌握类比的推理方法并学以致用。 4.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掌握类比的推理方 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 的方法。 PPT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俗语引入 上节课我们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进行了疏通和初步的了 解,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赏析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句俗语吗? 良药苦口利于病,对,(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我们在日常交流 中,如果研究了交流对象,讲究了谈话技巧,忠言就未必逆耳。本节 课,我就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共同领略一个臣子向君王进谏忠言,而君 王并不觉得逆耳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书 二、释词解题 现在我们来齐读课文,请大家注意,按照老师上节课的要求来朗 读课文。 我们读完课文知道了,进谏忠言的臣子是谁? 那对忠言并不觉得逆耳的君主是谁? 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 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这里的 齐王既充当了讽的宾语,又充当了纳谏的主语,称之为兼语。 三、品读赏析 1.邹忌是因为什么事而产生了进谏齐王的想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