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人本主义范式评析
管理学人本主义范式评析【原文出处】外国经济与管理【原刊地名】沪【原刊期号】200810【原刊页号】1~7【分 类 号】F31【分 类 名】企业管理研究【复印期号】200902【英文标题】Comment
管理学人本主义范式评析 【原文出处】外国经济与管理 【原刊地名】沪 【原刊期号】200810 【原刊页号】1~7 【分 类号】F31 【分 类名】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902 【英文标题】Comments on the Humanistic Paradigm of Management Science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项目《中国式组织理论与组织 间关系理论研究》 【作 者】罗珉 【作者简介】罗珉,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成都 610074) 【内容提要】“让管理更有人性”这是管理学人本主义范式追求的目标,这一经典的学 术命题传播着种种关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想端绪。本文认为,人本主义精神是寓于 科学精神之中的,现代管理学和后现代管理学仅仅是对人本主义精神“述而不同”的解 读。 【摘 要题】学科建设 【关 键词】人本主义范式/现代管理学/后现代管理学/反传统的人本主义 【正 文】 人本主义范式(humanist paradigm)是现代管理学的一种重要范式,也是与科学主 义范式(scientist paradigm)或泰罗范式(Taylorist paradigm)并列的范式。人本 主义范式与追求“让管理更有效率”的科学主义范式不同,它的目标是“让管理更有人 性”。 一、人本主义范式的兴起背景及内涵 人本主义范式是作为泰罗范式的对立面出现的。泰罗范式一直是管理学人本主义者 (humanist)憎恨的对象,人本主义者指责泰罗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是不道德的,是 将工作“非人性化”①(dehumanization),并把极具人性色彩的管理变成了简单的效 率衡量和提升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泰罗范式的原罪促成了人本主义范式的兴起。 管理学中的人本主义范式是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或 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管理学范式。人本主义范式强调应把人放 在管理学研究的中心位置。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 1964)的伦理哲学说明了这个道理: “理性生物之所以叫做人,是因为他们的本质属性突出了他们作为目的的自身——也就 是他们不应当仅仅被当作手段,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他们的随意摆布。”[1] “你 的行为应当这样:绝不要始终把人仅仅当成手段,同时还要总是把人当作目的,不管是 代表你自己还是代表任何其他人。”[1] 一般认为,人本主义思想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埃 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和弗里兹·罗特利斯伯格(Fritz J. Roethlisberger)等人进行的著名的霍桑实验。[2] 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研究组织中人 的行为的序幕,同时也揭示了那种“泰罗范式假设与所观察到的行为之间神秘的不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