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三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三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
答: 2020 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三七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16.文章最后一段在“风花雪月中,除只闻声不见其形的风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 颂”之后,只及“花”、“雪”而没有及“月”,请你说说这样安排文章结构的理由。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3分) 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 答: 志、道德、哲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 参考答案: 玉玺,并由宰相李斯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 14.(3分)D 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 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15.(4分)说明“珠玉”很早就为世人所看重,在与“黄金”等的比照中凸显“珠玉”的 《管子》说:“先王以珠太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 价值。 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华古代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 16.(3分)因为倒数第2自然段已有写月的句子,再写,就会有重复之感。 玉质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将玉的特性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 洁”五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玉又是美丽、宝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 21 (分) 2. 征,因而文人常用以比喻许多事物,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辉生色。 16-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 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金玉满堂”极言财富之多。金枝玉叶,是皇族后裔的专 称。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和住宅,有时又指道观。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 卞毓方 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玉与仙又挂上了钩。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 ———— 一位摆弄经济学的倔老头儿,风吹别调,发出了和百家其实也就是一家不同的声音,举 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旧时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 国展开围剿。这老头儿不是别人,正是鼎鼎大名的马寅初。战友噤声,爱莫能助;同事侧目,视若寇 月亮,既文雅又有神秘之感。 仇;学子声讨,不共戴天。为了什么?为了一篇《新人口论》。有好心人劝马寅初偃旗息鼓,暂时收 玉,还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 篷转舵,这也不失为明智。马老头儿断然拒绝,他认死理:学术贵乎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岂能一遇 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且人成功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也 袭击,就退避三舍,明哲保身! 常用它来比喻贞操、节义,如“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广泛用来 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只闻声不见其形的风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 “16 一位举足轻重的老朋友出来圆场。他说:马老啊,你比我年长岁,你的道德学问,我是一向 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的花,常在其名之前冠以“玉”字,如玉兰 尊为师长的。这次你就应我一个请求,对你的《新人口论》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也算过了这一关。如 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比喻漫天大雪,也颇为壮观。 ” 何啊?谁知马寅初不买账,决不检讨。 1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 马寅初的决绝,令我们想起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不过,马寅初终究是 侠义中人,他深恐自己的不妥协招致误解,开罪贤达。数天后,他为《新建设》杂志撰文,便特意加 A.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明清时期是其发展的高峰。 “ 上一段:最后我还要对另一位好朋友表示感忱,并道歉意。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心诚意的劝告,学术 B.古代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为玉节,可见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 C.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之说,它是各种美德的象征。 这里,我想到思想者的三种命运。一种思想者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转瞬 就有可能化做明日黄花。一种思想者是超前半步,属于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 D.因为玉色纯净,质地坚密,滑润光莹,所以它还是权力的象征。 要抡起大棒申斥时,已被社会前进脚步裁判为真理。一种思想者是领先百家,超越时代,被视为异端 15.文中引用《管子》“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这句话的目的是什 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正是这种遭遇,使 么?(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