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丁玲--亦真亦幻的莎菲女士

丁玲——亦真亦幻的莎菲女士讲《莎菲女士的日记》,新学生会像他们的师哥师姐一样,眼睛总是亮亮的,第一次看到丁玲的这张照片就再没有忘记过。恐怕永远也不会忘记了。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对于一个时代的感知和把

丁玲——亦真亦幻的莎菲女士 讲《莎菲女士的日记》,新学生会像他们的师哥师姐一样,眼睛总是亮亮的,第一次看到丁 玲的这张照片就再没有忘记过。恐怕永远也不会忘记了。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对于一个 时代的感知和把握。那是一个我不曾经历的时代,我却从没有因为我的不曾经历而感到缺憾, 相反却感到极大庆幸。而且我曾不止一次地暗想, 幸亏我没有早生几十年,幸亏我没有陷入那种几乎无法挣脱的泥沼,否则我的整个人生 绝不会像是今天这样一种人生。那不是一年两年,那是漫长漫长的几十年,就是一个人的整 整一生。那该是怎样一个时代和怎样一种人生呀!我的不曾经历本来会构成对于那个时代的 一片巨大空白,就像我对于不曾经历的许多历史事件一样,本来只能用想象与联想去填补, 然而丁玲的这张照片却一下使我的想象与联想有了依托。可以说,我对于那个时代的认知、 理解与态度,从此有了一种可触可及的实在质感。 这是丁玲拍摄于晚年的一张照片,应该是1979年被平反以后拍摄的吧?无从知道。是 谁拍摄的?也无从知道。只是觉得拍摄者不简单,不会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应该是一个 与丁玲同时代的人,应该是像丁玲一样的历尽沧桑同时又完全了解、理解并超越了丁玲所经 历的一生苦难。事情很难说,说不定真就是一个后生晚辈呢!不过,那绝不会是一个一般的 后生晚辈,一定是有着大师级画家一样的眼力和大师级雕塑家一样的才华。或许这本来就是 一幅画像也说不定,我却误以为是一张照片了?说不很清楚。我是在报纸上见到的,而报纸 的印刷质量又不是很高。 从这张照片上,已经丝毫见不到写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时丁玲的身影了。那个年轻、 个性、感情丰富又充满灵气的美女作家的影像已经完全无影无踪。我每年都要给我的大学学 生讲述丁玲的这部极富代表性的作品,那已经是时隔七八十年的作品,我却一点儿也感觉不 到时代的隔膜,相反却是触手可及的亲切。丁玲在七八十年前讲述的故事仿佛就环绕在我周 围。每当给新一学年的新一届学生讲述《莎菲女士的日记》时,新一学期的新一届学生会像 他们的师哥师姐一样,眼睛总是亮亮的。丁玲的文学通过他们得以延续,甚至丁玲的感情追 求以至生命追求都是经过他们得以延续。

腾讯文库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丁玲--亦真亦幻的莎菲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