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概念及对应三种状态: 正常(电力系统以足够的电功率满足符合对电能的需求等)不正常(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还未形成故障,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的情况)故障(电力系统的所有一次
1 第一章、绪论 1、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概念及对应三种状态: 正常(电力系统以足够的电功率满足符合对电能的需求等)不正常(正常工作遭到破坏 但还未形成故障,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的情况)故障(电力系统的所有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 中由于外力、绝缘老化、误操作、设计制造缺陷等原因会发生如短路,断线等故障) 2、 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目的: 通过自动和人工的控制,使电力系统尽快摆脱不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能够长时间 的在正常状态下运行。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泛指继电保护技术和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 4、 事故: 指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并造成对用户停电或少送电或电能质量变坏 到不能允许的地步,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电气设备损坏的事件。 5、 故障: 电力系统的所有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绝缘老化、误操作、设计制造缺陷等 原因会发生如短路,断线等。 6、 继电保护装置: 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 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7、 保护基本任务: 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 障其它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 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8、 保护装置构成及作用: 测量比较元件(用于测量通过被保护电力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其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 据比较结果,给出“是”“非”“0”“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 启动)、逻辑判断元件(根据测量比较元件输出逻辑信号的性质、先后顺序、持续时间等, 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 信号或不动作,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执行输出元件(根据逻辑判断部分传 来的指令,发出跳开断路器的跳闸脉冲及相应的动作信息、发出警报或不动作) 9、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要求: 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最根本要求;不拒动,不误动);选择性;速动性;灵 敏性 10、 保护区件重叠: 为了保证任意处的故障都置于保护区内。区域越小越好,因为在重叠区内发生短路时, 会造成两个保护区内所有的断路器跳闸,扩大停电范围。 11、故障切除时间等于保护装置(0.06-0.12s,最快0.01-0.04s)和断路器动作时间 (0.06-0.15,最快0.02-0.6)之和。 12、①110kv及以下电网,主要实现“远后备”-一般下级电力元件的后备保护安装在上级 (近电源侧)元件的断路器处;②220kv及以上电网,主要实现“近后备”-,“加强主保 护,简化后备保护” 13、电力系统二次设备: 对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