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以看池莉小说女性写作艺术的嬗变现当代文学论文

从《所以》看池莉小说“女性写作”艺术的嬗变_现当代文学论文   关键词:《所以》 “女性写作” 嬗变   摘 要:长篇小说《所以》的发表,标志着池莉“女性写作” 艺术 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女性意识凸

从《所以》看池莉小说“女性写作”艺术的嬗变_现当代文学论文 关键词:《所以》“女性写作”嬗变 摘要:长篇小说《所以》的发表,标志着池莉“女性写作”艺术发生了 重大变化。本文从女性意识凸现、性别对峙方式、爱情婚姻态度、叙述语言视 角等几个方面研究其“女性写作”艺术的嬗变。 2007年2月,池莉又一部长篇小说《所以》历时三年,三易其稿,由人民 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叶紫的知识女性在四十多年中的遭遇 与命运。叶紫在专制生长环境中表现出痛楚与无奈,在物质化的社会中感到窒 息和茫然,她发现了自己与父母、兄妹、男人以及整个社会的错误与失败。 《所以》触及女性心灵痛楚最隐秘的部分,它的发表给喜欢池莉的读者带来新 的阅读感受和心灵呼应──阅读中伴着压抑、焦虑、酸痛,还有沉思默想、怅 然若失。池莉接受传媒采访时曾说:“‘所以’背后大有深意……所以是一种 结果,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立场,还是一种无奈。”为什么《所以》能取 得如此成功,笔者以为这部小说在“女性写作”艺术上发生了转变。“女性写 作”认为,女性在文化中受到压抑而缄默,她们的反抗心理使她们善于用身体 的语言进行自我宣泄或对男性的两极思维进行破坏。“女性写作”者的目的是 让受众在阅读中倾听妇女作家的文本,从而寻求被长期淹没的女性声音和心理 现实。 一、女性意识凸现:从对男性的质疑到自身反思 女性意识是与女性主义批评有着紧密关系,是围绕着批评女性被视为男性 的附属或“他者”而展开的,它主张创立妇女文化,创造妇女语言,运用由女 性特定的心理所产生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女性意识在指涉女人生儿育女等生物 功能的同时,更倾向于关注她们自身的个体内涵、人生价值、文化学养、社会 处境、权益得失等诸多因素,“一个时代的女性,只有在实现人生和理想中找 到最佳的落脚点,其女性意识才能达到最高境界。”{1} 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曾被许多论者关注过②。池莉初始的创作,经历过 “文革”时期,她对女性意识的认识还处于萌芽阶段。她当时的女性观明显地 体现了对男权意识的一种依附。作家当时二十多岁,初露文坛,涉世不深,且 所受的教育也深深烙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她没有条件对此进行扬弃。 她早期(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一些作品如《月儿好》中的明月好,《细 腰》中的细腰,《雨中的太阳》中的丁老太,都是传统贤惠女性的形象,她们 身上具有传统女性所具有的贤妻良母的美德是以自我隐忍和牺牲为代价的,思 想上都未能脱离封建男权意识。所以说作家这一时期女性意识还不明显。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新时期的女性与一个浸淫了三千多 年封建男权意识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池莉也不自觉地走上了探索女性觉醒的 道路,持有与男性中心主义文化对抗的情绪,在作品中体现更多的是对男性强 烈的反叛意识。代表作《不谈爱情》(1988)可以说是她女性意识发生转变的 标志性作品。在献给女儿的长篇散文《怎么爱你也不够》中,池莉写道:“身 为女人真的是太苦,不漂亮是一大不幸,漂亮又是一大凶险,一想到自己将来 的女儿也要来月经、结婚、生孩子,心里就万分的难受,身为男人就幸福多

腾讯文库从所以看池莉小说女性写作艺术的嬗变现当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