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案《念奴娇-过洞庭》

念奴娇 ·过洞庭课时:2课时教学要求: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人格的高洁;物境与心境的高度融合。重点、难点:体会全文的中心思想,欣赏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一、导入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

· 念奴娇过洞庭 2 课时: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人格的高洁;物境与心境的高度融合。 重点、难点:体会全文的中心思想,欣赏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 一、导入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 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今天,我们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 怎么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1 、读音 qǐng pīan 顷:着:附着,载着扁舟: chéng chè 澄澈:清澈见底 zhēn xián 细斟:扣舷: 2 、准备两分钟,学生朗读。 听配乐朗读。 学生集体配乐朗诵。配乐为《秋湖月夜》 这首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三、细节赏析(其景其人其情) (一)分析上片 1 、朗读上片 问题: ? 地点洞庭湖 时间?近中秋,夜晚 事件?月夜泛舟 2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春草,洞庭湖和与它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紧扣题目。 “” 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风色,风有风向、强弱,没有色彩,这里指什么? —— 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 3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鉴,镜,琼,美玉,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秋月下的湖水浩浩汤汤、一碧万顷。 “” 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 4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 素,白色。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 “” 明河即银河。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 “” 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 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下,里外,清澈明亮; 另一层暗指诗人自己。我,也如秋月,如秋水,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的大丈夫。

腾讯文库精选教案《念奴娇-过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