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角度分析广西的山水之美
看山川之美——从美学角度分析广西的山水之美古语有云:“山川Z美,古來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⑴广西山水,自古以来以山水之美誉于天下,于 是便有了 “桂林山
看山川之美 ——从美学角度分析广西的山水之美 古语有云:“山川美,古來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Z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⑴广西山水,自古以来以山水之美誉于天下,于是便有了“桂 林山水甲天下”之美称。广西之美,美在山水。就像古人对于山水的美的要求,高耸的 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底。两岸的石壁青,黄,黑,白,赤,五色交相辉映。 青色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高山,流水,白云相映成趣,流水清澈,山傍着 水,水绕着山,山水相伴,美不胜收。而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广四的无上财富。这些 青翠的山川,给广四穿上了一层自然淳朴的外衣。 就自然美的存在领域而言,它存在于自然中,凭借自然而存在,是自然形态。是反 璞归真之美。它具有自然的属性。这个自然是与社会对称的自然。从美学上来说,美是 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彖化。年,鲍姆迦通在他的《美 1750 学》第一卷中指岀,美学是感性学或感觉学,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说,山水之 美是因了欣赏它的人,才显现岀来的。比如我所知道的许多山里人也不觉得山野美。张 家界的风景对于城里人来说是很美的,因为那儿有奇妙的山峰和溶洞、人迹罕至的原始 风光,这些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对于厌烦城市生活的人来说,那就更美。但是当 地人却不怎么觉得张家界的山野美。有报纸报道说,张家界是一位香港人发现的。才听 感到奇怪,难道一直住在那儿的当地山民不知道有张家界?但是后来的事实的确说明, 张家界出名和繁荣的确得益于那位香港人的宣传。至少我们可以修正说,那位香港人发 现了张家界的美。为什么当地人不怎么欣赏那种山野美呢?原因是:那是贫穷劳累的地 方;在当地人看来,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这一切说明,美感和需求、缺少或不满足相关。 我们欣赏的都是我们缺少的,从而乐于接近的。这一结论也可以从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美 的欣赏找到证据。古代诗人陶渊明写了大量的田园诗赋,其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以及故事《桃花源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陶渊明之所以觉得那种意境 美,是因为他生活在战乱年代,曾经当官。他为了逃避战乱和官场斗争一一这些可能危 及生命,于是极其向往皿园生活。表面上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功利无关,但是,追求安 全的生存环境就是追求最大的功利。现代人之所以欣赏陶渊明描写的田园风光,也无非 是因为人向往没有精神压力的田园环境,渴望逃避喧闹的城市生活和污染的城市环境。 于是广西之山之水便成了人们眼中的美景绝景。所以,也可以说,山水之美其实也是人 们赋予它的。 换一个角度,坦口的说,广西的山水,尤其是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异 缤纷的岩洞,清澈流淌的江水,环绕其旁的青山。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 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 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赞誉。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 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山水山水,山本来 就是耍和水在一起,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美妙。古人言:“山因水而润泽,而亮丽,而 妩媚,而灵秀,而气韵生动;水因山而激荡,而屈曲,而多姿,而幽渺,而温厚醇和。 山不可无水,水不可无山,山水相映、相衬、相生,方可气象万千。”广西山水的独特 之初就在于它的山和水是不可分割的,有山的地方必定有水,有水的地方必定有山,有 山有水才造就了广西闻名于世的绝美景色。而这样的美景更是需要深厚的文化来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