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 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 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 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 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 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文言文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抓 实词,看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依总分。 1、抓实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 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 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 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 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如: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前句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后句动词有" 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 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 推敲。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是 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 思量。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 之”意义关联。如果“归人”的话,就谈不上“贺”了。再从句式上看,“人 皆吊之”与“人皆贺之”,句式整齐对称。根据以上分析,即可正确断句。 2、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 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 虚词,了解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 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