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於国也》集注

《寡人之于国也》集注 明月横江 一、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1.《现代汉语词典》:“寡人:古代君王的自称。”《辞海》:“寡人:古代诸侯

《寡人之于国也》集注 明月横江 一、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1.《现代汉语词典》:“寡人:古代君王的自称。”《辞海》:“寡人:古代诸 侯对下的自称。本句云云。朱熹注:‘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又诸侯的 夫人也自称为‘寡人’。《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郑玄 笺:‘寡人,庄姜自谓也。’唐以后皇帝自称寡人。”《辞源》:“寡人:寡德之人。 古代王侯或士大夫自谦之词。……诸侯夫人亦自称寡人。……唐以后唯皇帝得自称 寡人。”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寡人: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2.之于:《现代汉语八百词》:“之于:等于‘对于’。如:学习之于我们,就像 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之:连词,用于名词‘寡 人’和介词结构‘于国’之间,构成一个偏正词组,作全句的主语(谓语是‘尽心 焉’)。也:句中语气词,用在主语后表停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张双棣、张联荣、宋绍年、耿振生《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字结 构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格式,即‘主语+之+于/与+名词’。例如:26)寡人之於国也,尽 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27)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论语·卫灵 公。》28)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庄子·人间世》)29)夫吴之与越, 接土邻境,道易人通,仇雠敌战之国也。(《吕氏春秋·长攻》)例二十六至二十九 ‘之’字结构也是自指化的主谓结构,都是作主语的。‘之’字结构‘寡人之于 国’的来源是:主谓结构‘寡人于国尽心焉’加上助词‘之’。助词‘之’把原主 谓结构的主语‘寡人’和作状语的介宾结构‘于国’组合在一起,成为‘之’字结 构,使原状语成为‘之’字结构的小谓语(在这种情况下,介宾结构相当动宾结构), 使原谓语成为整个句子的大谓语,这样就使得原状语和原谓语都得到了强调。其他 三例‘之’字结构的情况同例二十六。”《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这种“之”是

腾讯文库《寡人之於国也》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