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重点资料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部分1.Reid基线为外耳门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头颈部横断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断断层标本的制作基线与此线垂直。2.CML(眦耳线)/OML(眶耳线)为外眦与外耳门中
第五脑室即透明隔腔是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 断层解剖学复习资料 间隙。其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为穹窿柱,上界 为胼胝体干,下界是胼胝体嘴和前连合。 名词解释部分 1.Reid基线 13.威革氏腔 为外耳门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头颈部横断断层 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威革氏腔) 、穹窿脑 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断断层标本的制作 室或三角脑室,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 基线与此线垂直。 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 2.CML(眦耳线)/OML(眶耳线) 14.脑池 为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脑轴位扫描横断 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 面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下池,亦称脑池。 3.SML(上眶耳线) 15.交叉池 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平 位于视交叉前方,池内有视交叉。 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沿此线进行颅脑扫描,有 16.鞍上池 利于减少颅骨所致伪影及颅后窝结构的显示。 位于蝶鞍上方,包含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前部。 4.半卵圆中心 17.蛛网膜下池 在大脑半球胼胝体上方的层面,皮层深面的髓质 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 可见白质呈半卵圆形。 下池,亦称脑池。 5.基底核区 18.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指基底核及其邻近区域的结构。 脑的动脉供给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 6.松果体区 两动脉系进入颅腔后在脑底部发支吻合成。 指松果体及其邻近结构。 19.前钳(额钳)、后钳(枕钳) 7.脑室 胼胝体干层面上,胼胝体位于中线,在侧脑室之 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 间,成“工”字形,工字的两横伸入半球髓质内, 四脑室,有的个体还出现第五脑室及第六脑室。 形成额钳和枕钳。 8.侧脑室 20.气管隆嵴 位于大脑两半球内,形状不规则,可分为前角、 气管杈内面向上凸的半月状纵嵴叫气管隆嵴。 中央部、后角、下角四部,前借室间孔与第三脑 21.内脏格 室相通。 喉、咽、食管、气管及甲状腺,由颈深筋膜中 9.第三脑室 层包裹,位于颈前部,是内脏格。 是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间的狭窄腔隙,可分顶、 22.支持格 底、前壁、后壁及两侧壁。顶为脉络组织。底为 颈深肌群、椎体以及臂丛根部和交感干等藏于颈 下丘脑。前壁为前连合、穹窿柱。后壁自上而下 深筋膜深层之内,位于颈后部,是支持格。 依次为缰连合、松果体、后连合。侧壁为背侧丘 23.血管格 脑和下丘脑。 在这两格之间的左右侧,由颈动脉鞘围绕的颈总 10.第四脑室 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是血管格。 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顶的尖 24.套状结构 朝向小脑,顶前上壁为前髓帆和小脑上脚,后下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肌群共同包被于颈 壁为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底为菱形窝。 深筋膜浅层内,是颈部的套状结构。 第四脑室上角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下角 25.梨状隐窝 连脊髓中央管。 下咽部向前外方突出,形成一对隐窝,位于两侧 11.侧脑室三角区 甲状软骨板内侧,杓会厌襞外侧和环状软骨外上 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 方之间,汇聚到环状软骨板后方的咽腔的环后区, 形腔隙,称侧脑室三角区。 然后向下通连到食管入口。 12.透明隔腔 26.喉前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