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汕尾市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

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 广东省汕尾市田家炳中学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 2021-2022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解析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260 参考答案: D 1.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 考察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材料前半部分表现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后半部 分表现的是变革生产关 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系,二者同时进行,这也是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故 应选D。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4.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皇权的独尊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B.中央集权的强化 参考答案: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 D.文化专制的扩展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由抑制变为鼓励,这与自然经济瓦解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 故A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鼓励实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抵制列强侵略,故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于19世纪60、70年代,不是19世纪末,故C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统治危机 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据材料可知,宋代和明代,皇帝的姓氏都排在第一位,体现了皇权 的加深迫使清政府改变经济政策,故D正确。故选D。 的独尊,故正确,、、与题干无关,排除、、。 ABCDBC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 5.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 为制造”,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迫使清政府改变经济政策的角 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 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用。”这说明( ) 2. 平等的观念古而有之,下列中外思想家中,其主张有涉及平等观念的是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①墨子 ②王守仁 ③薄伽丘 ④卢梭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A、①②③④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B、①②③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C、②③④ 参考答案: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A 维新变法思想。B项因为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 D 国经验的,因此B错误。C项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 3.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 廷的,而且这个说法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因此C错误。D项,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 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 运动,这个说法也和史实项违背,因为我们知道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 民经济转移到 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 我们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因此 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D错误。A项答案可以从材料中“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腾讯文库广东省汕尾市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广东省汕尾市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付费本文由金锄头文库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广东省汕尾市田家炳中学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2021-2022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解析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260参考答案:D1.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考察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材料前半部分表现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后半部分表现的是变革生产关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系,二者同时进行,这也是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故应选D。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4.《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皇权的独尊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B.中央集权的强化参考答案:C.等级制度的森严DD.文化专制的扩展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由抑制变为鼓励,这与自然经济瓦解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参考答案:故A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鼓励实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抵制列强侵略,故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不是19世纪末,故C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统治危机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据材料可知,宋代和明代,皇帝的姓氏都排在第一位,体现了皇权的加深迫使清政府改变经济政策,故D正确。故选D。的独尊,故正确,、、与题干无关,排除、、。ABCDBC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为制造”,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迫使清政府改变经济政策的角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用。”这说明()2.平等的观念古而有之,下列中外思想家中,其主张有涉及平等观念的是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①墨子②王守仁③薄伽丘④卢梭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A、①②③④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B、①②③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C、②③④参考答案:D、①③④参考答案:A维新变法思想。B项因为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D国经验的,因此B错误。C项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3.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廷的,而且这个说法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因此C错误。D项,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运动,这个说法也和史实项违背,因为我们知道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我们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因此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D错误。A项答案可以从材料中“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力,以待他日之用”,看出,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A.并未建立真正民主制度B.是君主派的胜利C.具有不完整性和妥协性D.强调分权制衡参考答案:6.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C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试题解析】1875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的胜利,故B项错料的主旨是误;根据材料“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具有不完整性和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妥协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故D项错误。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9.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参考答案:A.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C.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故有利于稳定国际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无D.官员升迁提供方便法体现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参考答案:治冲突,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实行全球治理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C。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的材料重心,学生应该扣住“但”字,抓住转折性词语的强调【详解】根据材料“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分析作用,即可得出“最有效的减震器”的含义,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可知,批评的对象是皇帝,所以应是谏议制度,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完善了君主7.“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专制制度。故答案为A项。B项,结合所学知识,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听命于中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央,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并不能说明君臣关系趋向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平等,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谏议制度与官员升迁无关,排除。B.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10.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参考答案: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C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考点: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信息“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参考答案:是赫鲁晓夫改革,故选C。ABD项不符合赫鲁晓夫改革。H18.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是由三个宪法性法律文件构成的,“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C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见该宪法解析: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A表述不合史实;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