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教学立意】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本课介绍了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 ——村落、集镇、城市的形成原因
历史选择性必修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2 10 第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 【教学立意】 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本课介绍了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 ——村落、集镇、城市的形成原因,功能及影响;世界各地的民居样式、民居特点与当地自 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本课在教学设计时,重点放在理解人 类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与人文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上,使学生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 识,初步确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教材分析】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是高中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第四单元《村落、城镇 2 与居住环境》中的一课。本课介绍了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一一村落、集镇和城市构成人类居 住、生活的三种主要环境。人类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的变迁与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农业出 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村落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随着商 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促进了市场的繁荣。随着居住人口增加,出于防卫或商贸需 要,城市出现。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中国古代城市的历史悠久,发展程 度高。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 对古代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史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高一教材几乎没有涉及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储备不是很充足,但这又是 经济与社会生活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引入具体事例向学生加以说明介绍, 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帮助学生对此部分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材料,叙述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说明村落、集镇、 城市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主要影响 能够运用唯物史观,阐释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的成因;能够选择典型事例,组织和运 用图文材料,联系古代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历史,比较中国古代城市与古希腊、古罗马城市不 同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古代 村落、集镇与城市发展的时空关联,古代世界各地民居的多元化特征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