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加了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学生易选D项,这是命题者的高明之处,选D项是受图片信息的 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误导和学生思维定势的局限性导致,小题见大智慧。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260 在炮火连天的时候,各厂职工们正在拼着死命去抢拆他们所宝贵的机器。敌机来了,伏 2. “ 在地上躲一躲,又爬起来拆,拆完马上就扛走。就这样,上海家民营工厂先是迁到 ……”146 4 1. 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 了武汉,后来又凭着这种精神迁到了重庆。民族工业内迁的主要原因是 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B.国民革命中北伐 战争的扩大 C.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D.解放战争的全面 爆发 AB .文字的频繁使用 .书写材料的不同 参考答案: CD“” .各国变法的实施 .书同文的推行 C 3.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 参考答案: 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善于积累经验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前一个文字的笔划比较繁琐,后面的比较简单,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 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使用文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 参考答案: 而造 C 成的笔划的简省,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它是主要因素。D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它是干扰项,其他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材料没有强调劳动力,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待不同 两项 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增加肥力只是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勤谨则亩益三斗” 是无关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争霸战争服务的,变法并未涉及文字的演变问题, “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精耕细作,故C项正 所以 确;材料没有涉及积累经验的信息,故D项错误。 排除C项。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是有些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字体简化的原因,它对字体由 4. 上世纪五十年代,党确定了在实现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径。1977年,中共中央在 繁到 《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中要求“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达到 简的变化影响不大,并不是字体简化的主要原因。 70%”。可随着1980年的临近,这个声音却越来越弱,最后更是悄无声息。这一政策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汉字的演变 A.符合了当时中国农业现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 B.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实现 力。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为切入点,其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及战国时期诸侯 C.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明显 争霸战争的影响。小切口,但需要学生有大范围的知识体系,并且本题还是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更增

腾讯文库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