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习、边调研”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牵头组织农发办等部门对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进行

关于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习、边调研”的工作要求 和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牵 头组织农发办等部门对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贫困村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我县总人口45.27万人,农业人口39.98万人,耕地116.37万 亩,水田3.27万亩,水浇地0.27万亩,水平梯地45.57万亩,80% 以上属中低产田,人均耕地1.6亩。目前,全县未通过上级验收的贫 困村尚有119个,贫困人口8.15万人。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山 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 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贫困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我县贫困村 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区和秦岭山系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 自然条件恶劣。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 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 致使这些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 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据对关口镇干 沟村的调查:该村有68户230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虽有耕地400余亩,10亩以上联片耕地几乎没有,大部分是几分或 是几亩分散在一沟两岸的山坡上;虽然修通了简易公路,但是公路沿 沟而上,到了夏季洪水冲刷便没有公路,农用物资还是靠肩挑背驮;

腾讯文库关于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