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的问题设计与要点导读素材冀教版
《合欢树》的问题设计与要点导读 《合欢树》是一篇十分质朴而又感人的作品。学习这篇文章,必须能够把握其重点—— 感受文章真挚的母子深情,剖析其难点——标题的寓意以及文中某些的闲笔,解答其疑点 ——第1段对母亲的描写以及后文对“孩子”的描写的作用。为了准确地把握这“三点”, 我从问题设计入手,逐层深入地对文章的要点进行导读。 问题设计 一.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研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 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主要问题(按文章内容先后的顺序设置)有:1.第一段写母子争 论,有何用意?2.十岁时的母亲和二十岁时的母亲有什么不同?3.第五段写到“睁开眼 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似是闲笔。为何要写这一句?4.当别人提到“你妈种的那 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时,为什么“我心里一阵抖”?5.文章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 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6.“我”对合欢树的感情经历了由“忘记”到“找借口不看”再 到“老惦记着”最后是“主动想去看”的变化过程,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7.怎样 理解“悲伤也成享受”?8.文章多次写到那个小孩看树影的事,尤其是文章的结尾,有怎 样的意味? 还有一些相关的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的最后加上一句“她正给自己做一条 蓝地白花的裙子” ?2.文章第二段中的“希望”与第三段中的“希望”各指什么?3.第 一段最后为什么要加上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一句 ?4.怎样理解第二、 三段中分别出现的“到处”一词?5.第三段中母亲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对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6.题目是“合欢树”,为何直到第七段“合欢树”一词才正式出现?7.第 七段中“推说”“还是推说”这些词语反映了作者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8.与“我 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9.第十段写道“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 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大伙为什么不觉得那很重要?他们认为重要的该是什么? 对主要问题,在充分互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的导读必须明确、到位;而对相关问题, 教师可酌情引导学生解答,因为这些问题难度一般都不太大。 二.要点导读 1.第一段写母子争论,有何用意? [简析] ①“我”作文获奖,引起了母亲少年时的美好回忆。于是,母亲童心大发;因为那时她 还年轻、还性急,还不成熟,甚至还有点孩子气,争强好胜。这一描写,使母亲的形象一开 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 调,与后来生活的困境、悲苦的境地形成对照。 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④为后文叙写作者想写小说以及母亲对他的鼓励“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作 了铺垫。 2.十岁时的母亲和二十岁时的母亲有什么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