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3内容标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关于内容标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⑴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⑵“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⑶“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关于内容标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 ⑴ 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⑵“” 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 ⑶“” 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⑷“” 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必修课程 1 地理 标准 活动 建议 1. 宇宙中的地球 l 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 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 l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 通又特殊的行星。 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 宙环境。 l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l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l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 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 l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l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l 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 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l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l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l 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 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l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l 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 文等野外观察。 l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l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 l 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 意义。 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 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l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l 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水循环或洋流运动的动画。 l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l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l 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观看录像 等)形式,说明某自然要素变化时,会 l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l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l 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 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 l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l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 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l 有条件的学校,可对水井进行定点、 定时观测,记录水位、水色等变化情况, l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 l 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 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 成果。 l 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 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腾讯文库高中地理课程标准3内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