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问答题和计算题
考试题型:填空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论述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3小题8分,第4题12分,共36分)、计算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7分,共1
考试题型: 填空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分)、论述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3小题8分,第4题12分,共36分)、 计算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 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 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 (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 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 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 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 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HO所消耗的氧量。 22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 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 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 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 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 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 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 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 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稀释、扩散、沉淀 化学净化: 等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 生物净化: 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发生变化或浓度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及水生生物 的代谢作用,使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发生变化及浓度降低。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污水未排入前,水中DO很高,污水排 入后因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do向下游逐渐降至最低,此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