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直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直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傅国涌 傅斯年是“五四” 的产儿,他
民间报纸《大公报》上就发表过22篇纵论内政外交的“星期评论”。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直中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 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透过几千年历史的迷雾,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他发现“以暴易暴,没有丝毫长进”,所以坚定地信仰以和平方式完成“精神上的革新”。以学生领 袖而学者、而大学校长,这不是傅斯年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分子的群体选择。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删改) 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傅国涌 A.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时正赶上“五四”新文化运动,他站在大时代的最前列,积极投身于这场思想 傅斯年是“五四” 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且成了扛 革命和爱国政治运动中。 大旗的人。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 B.傅斯年曾留学英、德,广泛涉猎文史哲和数理化等各门学科,在那时他就立志成为一个史学家和 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 教育家,将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 傅斯年曾留学英、德7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物理、化学、数学和地质 C.傅斯年工作不任人唯亲,和胡适主持中央院士的选举,将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 学等各门学科。他首先是个史学家,然后他是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立志 “以教书匠终其身”。他 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选为院士。 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先后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 D.作者多处引用傅斯年自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直接表现他的内心世界,也恰当 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地呈现了他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发奋著成《东北史纲》,以大 (2)作者认为“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结合全文,请概括他身上体现哪些近代“士”(知识 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从1932 分子)的人格和精神。 年起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常常在文章中称日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 (3)文章标题为“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目内涵的理解。 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并予以严厉抨击。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 参考答案: 眼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早就洞察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所以他认定以后中日之间的争端无论在外交上 如何折冲,都不能放弃军事上的准备,“让步既极而仍无结果,则虽亡国在望,亦须抗战到底也”。 答案: 傅斯年相信只有站在政府之外,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1)B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捕,引渡给国民党政府。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但 (2)①爱国,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②保有知识分子的独立性;③心胸博大,不计个人恩 这并不妨碍傅斯年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师说话。他在《独立评论》发表《陈独秀案》一 仇;④刚烈正直,不畏权势;⑤信仰和平。 文,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 (3)①这一标题点明了傅斯年一生与五四运动的密切关系。在思想上,站在新旧思想斗争前沿,致 星”。 力于“思想革命”活动,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②在学术上,他以全部热情 胡适、傅斯年主持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的 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在学术、教育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这些都是受“五四”思想的影响形 学者郭沫若、马寅初能当选为院士,而平时许多和他们关系很好、立场相近、在学术上也极有成就的 成和取得的。 人却落选了。竺可桢日记中称赞他们“兼收并蓄”。他们的这些做法,正是自由主义的优良传统,显 【考点】传记阅读。 示了超越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多元、宽容的一面。他对胡适说:“既为读书人,则读圣贤书”,他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惭于前贤典型”。北大老同学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正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气”。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专制有过很激烈的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 批评,因此赢得了“傅大炮”的美名。他以书生论政,激扬文字,粪土当朝万户侯,仅在影响巨大的 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

